多虧了電影,讓這本魔球能夠重新再版啊!
以前就常常在棒球版上看到一定要找機會看改變整個大聯盟觀念的神書-「魔球」(不過正確翻譯應該叫做「錢球」才對,以前因為翻譯錯誤而變成魔球,會讓人以為是教你如何投出「魔球」的書籍),因為台灣的名氣不高,只有少少幾本翻譯本之後就沒有了,實在是多虧了重新拍成電影再版,我才有機會拜讀這本被鄉民們幾乎是奉為聖經的書啊。這跟「我機器人(I Robot)」、「我是傳奇(I an legend)」一樣,要不是有電影我就沒機會看到了啊,不過前兩部電影完全亂拍,害我對於魔球的電影有點兒怕怕的。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大聯盟觀念轉變的「過程」,導致這個過程發生的人就是Bill James與Billy Beane,書中不斷的強調藉由統計分析得到一個上壘率很重要與盜壘很不重要這種打破當時傳統的觀念,所以書中主要就圍繞在James與Beane這兩個人身上打轉,而野花了極多的篇幅談到Beane的交易與改造運動家隊的成果。當然,戰績的確變好了。
統計數據對於棒球來說應該是十分重要的,不過我回想一下,在我讀研究所的時候(2002年),當時WHIP還算新穎的數據,後來快速的出現WAR、VORP、RC、TRA+這些進階數據才逐漸被大家知道,而且是極為快速的發展,現在這些進階數據應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吧。
所以這本書真的對於喜歡棒球的人很有吸引力,而且創作年代並沒有離我很遠,讀起來很多人名都耳熟能詳,很有親切感。可惜的就是他想講的觀念很簡單,不過卻有很多主題,尤其是後半段各個主題間比較支離破碎(主要是看運動家的球員交易過程),對於不是很熟悉MLB的人可能會看的霧煞煞吧(不過我倒是看的很高興,他把7/31交易大限前的混亂過程完整的寫出來,很像我們等在BBS前面等著看那些GM會搞出什麼交易來的樂趣)。如果真的確實讀完這本書的人應該就會確實的相信Beane與運動科學分析的重要性了吧!
心得說完了,我們來看看實際的數據吧。
|
團隊OBP(聯盟排名) |
SB(聯盟排名) |
CS |
戰績 |
1996 |
0.344(10) |
58(13) |
35 |
78W 84L |
1997 |
0.339(8) |
71(12) |
36 |
65W 97L |
1998 |
0.338(9) |
131(5) |
47 |
74W 88L |
1999 |
0.355(4) |
70(13) |
37 |
87W 75L |
2000 |
0.360(2) |
40(14) |
15 |
91W 70L |
2001 |
0.345(3) |
68(13) |
29 |
102W 60L |
2002 |
0.339(5) |
46(14) |
20 |
103W 59L |
這表格是運動家歷年的紀錄,Beane於1998年開始接任GM,該書寫到2002年,所以就列出這些年份,實際感受一下「錢球」的威力在哪裡。(只列出OBP與SB因為書中最強調)
可以看到自從1998年Beane接手改造之後,運動家隊可以明顯的分為兩個時期,1996~1998為改造前;1999~2002為改造後這兩個時期。這兩個時期的運動家簡直是不一樣的球隊,改造後的OAK團隊OBP一直名列聯盟前段班了而且SB也的確靜陪聯盟末座,戰績也逐年提升,所以「錢球」的威力是很顯而易見的吧?!
不過我再查資料的時候就會發現到,往往戰績好的球隊團隊OBP都不錯,而且OAK當時處於經濟拮据狀態,不太可能拿到聯盟的頂尖選手,所以能夠維持高OBP以得到好戰績應該是Beane的功勞沒錯。不過還是仔細的看一下數據會發現一些有趣的問題。
- Beane來了以後才不喜歡盜壘嗎?
的確自從99年以後,OAK的盜壘數目都很少,不過眼尖的人應該注意到了1998年那一個奇怪的盜壘數字131次,為何只有在98年運動家的盜壘數目這麼多,還衝到了聯盟第5名?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因為「盜壘王Rickey Henderson」,他於1998年鳳還巢加入OAK一年,光他一個人該年就盜壘成功66次,不過他隔年就走人,所以OAK馬上變成一支沒有速度的球隊。不過在往前看兩年,就算不是Beane主政的96、97年,OAK也沒在盜壘的,所以究竟是如書中所說:Beane根據統計數字強迫旗下球員不要盜壘呢?還是運動家隊本來就不是支有速度的球隊呢?我相信應該是後者。
- Beane來了以後才很會選保送嗎?
這個問題應該最關鍵,因為整本書的核心都在圍繞著「上壘」兩個字打轉,我也順手查了一下數據:
|
BB% |
HR% |
BA |
戰績 |
1996 |
10.0% |
3.8% |
0.265(12) |
78W 84L |
1997 |
10.1% |
3.1% |
0.260(12) |
65W 97L |
1998 |
10.1% |
2.4% |
0.257(14) |
74W 88L |
1999 |
12.0% |
3.7% |
0.259(13) |
87W 75L |
2000 |
11.7% |
3.7% |
0.270(11) |
91W 70L |
2001 |
10.0% |
3.1% |
0.264(9) |
102W 60L |
2002 |
9.7% |
3.3% |
0.261(8) |
103W 59L |
在這裡可以發現,其實「運動家一直都很會選球」這個事實,他們的BB%就算在Beane主政之前就一直是聯盟數一數二的球隊,而且當他們戰績最好的兩年,BB%反而不是最高的。而且HR%也沒有明顯的差異,所以造成他們前後時期OBP巨大差異的影響反而是Beane所不那麼重視的傳統數據BA造成的,因為OBP會受到BA的影響,其實在01與02兩年團隊的BA提升而造就了更高的OBP。不過當然我並不是說Beane來了之後OAK的上壘率沒有提升,只是沒有提升的如書中那麼顯著而已。因為他們在Beane來之前就是一支選球不錯的球隊了。
所以我真的覺得棒球這個東西還真的是很看結果的,感覺「錢球」這本書似乎是在解釋為何01、02年運動家能夠用低廉的預算打出驚人的成績,同樣的道理,這幾年的光芒不也是如此嗎?如果又有一個作家替光芒出了一本「西瓜球(Watermelon Ball)」的話,會不會也捧紅他們的GM Andrew Friedman呢? XD
不過光芒的GM已經被認為是2011年的最佳GM了 XD
2011/12/04
留言列表